在中国,房地产市场始终牵动着大众的神经,其长期低迷的状态引人深思。有观点认为,当前楼市的营销手段五花八门,各出奇招以促进销售。更有甚者比喻,楼市已经从割韭菜转向了挖掘韭菜根,从羊毛转向了杀羊取肉。然而,现实是否真的如此?

如今房地产:赶尽杀绝套路,市场陷入何种困境?

有密切观察楼市的人形容,房地产商正在采取一种竭泽而渔的策略。确实,不少地方降低了购房首付比例,看似降低了购房门槛,实则将风险转嫁给了经济能力较弱的群体。开发商一旦破产,个人却要承担房贷的沉重压力。一旦无力偿还,不仅个人信用受损,家庭也会受到波及。

购房的真正问题并非首付,而是未来偿还贷款的能力。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,就业和薪资增长都面临挑战,疫情更使得许多人生活艰难。开发商的关注点仅在于促成交易,而后续的贷款偿还问题则被忽视。一旦购房者无法偿还贷款,银行便可能拍卖房产,近年来这样的案例屡见不鲜。

如果将来无法偿还房贷,购房者可能会陷入长期的困境。过去楼市行情好时,全款购房者享有优先权,而现在即使是20%的首付也能签订合同,未来甚至可能出现10%首付或零首付的情况。一旦购房,就意味着要为银行打工30年。这个游戏,似乎不放过任何一个人,哪怕是最为弱势的群体。

房地产市场不仅锁定了当下,还预支了未来。这也许是年轻人不愿生育的一个原因——在房价高企的背景下,他们连基本的居住问题都难以解决,更遑论结婚生子。即便借助父母的力量凑齐首付,每月还完房贷后所剩无几,家庭生活也将陷入困境。人们都不愿意让自己的家人受苦,也不愿意让孩子将来成为楼市的牺牲品。